The First Sex
2000 費雪 (Helen Fisher):《第一性》 (The First Sex),莊安祺譯,先覺,2000
2000 The First Sex: The Natural Talents of Women and How They Are Changing the World by Helen Fisher (Paperback - Feb 1 2000)
《第一性》 (The First Sex),莊安祺譯,先覺,2000
● 內容簡介 ●
女人是「第二性」?因為兩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過去女人一直被認為是次於男人的,也就是西蒙‧波娃所謂的「第二性」。
二十世紀末,本書作者著名人類學者費雪主張,女人是第一性,二十一世紀將是女人伸展的舞台。
費雪引用許多生物學、社會學和人類學方面的研究證據,支持她的論點,證明兩性從出生就不同,女人天生的語言能力、溝通和同理心,使她們適合在傳播、教育、法律、醫藥等領域一展所長,未來將在資訊社會中大放異彩。
大腦的構造差異,造成男性擅長階段式思考,女性擅長網路式思考,男性重邏輯,女性講直覺;在辦公室,男性追逐地位,女性追求關係……過去,金字塔結構的企業肯定的是男性擅長和追求的目標;現在開始,在無疆界的網路時代,女人的專長和價值觀將逐步被肯定。
在企業裡,女人將登上高階,左右決策;在價值觀的形塑上,女人將重新詮釋性、愛情和婚姻關係。
男女之別並不單純,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複雜的男女特質,沒有任何人是完全男性或完全女性的。人類胚胎的腦部發展緩慢而不均衡,不同的部位會在不同時期受到 性激素的影響,而這些激素的濃度不斷改變,可能影響腦部的某些區域,卻完全未觸及另一區域,因此人的性別傾向受到他們在子宮內所承受激素的時機和濃度而不同。
嬰兒出生之後,環境也加入性別塑造的行列。男生用藍色,女生用粉紅色,前者有玩具車,後者則有洋娃娃。各種各樣的社會力量引導著兒童、成人和老人的舉止言行,也會改變腦部神經傳遞素的分泌、性激素的起伏,甚至基因的活動,巧妙地改變我們的生理和行為。
兩個看來不相關的現象:國際嬰兒潮和更年期的生理變化,都會加強女性對未來的影響。
對於未來,我很樂觀,不僅是為女性,而且為男性。女性能夠全盤思考的能力和對人的濃厚興趣,將為我們的電視節目增加廣度和深度。她們的語言能力和對多元 化、複雜事物的興趣,也會使我們的報章雜誌更為豐富,影響我們的情感和觀念。她們的人際技巧將使服務業開花結果,讓我們不論工作和閒暇都更加舒適愉快。
女性已經為第一線醫療帶來視病猶親的耐心態度,她們也讓課堂上充滿想像力,拓展我們對正義公理的觀點。在各企業的階級架構瓦解,強調人人平等的合作團隊之 時,她們建立人際關係、達成共識的能力,將益形重要。而她們長遠的眼光、關懷照顧的需要,和她們在民間團體所扮演的角色,都使她們在解決全球社會和環境問 題上貢獻良多。
女性越來越勇於表達自己的性態度,她們改變了親密和愛情的意義;身為家人聯繫的中堅,她們也以獨特的方式改變了家庭生活。
當今女性受更高的教育、有更大的力量,也比以往更有趣味。若說人類演化史上有哪個時刻,兩性都能達成事業成功、婚姻幸福的,那就是現在。
● 作者簡介 ●
海倫‧費雪(Helen Fisher)
美國羅格斯〈Rutgers〉大學人類學者,著有《性的接觸》《愛的解剖》等書。她著作等身,勤於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到處演講,以及上廣播和電視演說,一九八五年獲美國人類學協會頒贈傑出貢獻獎。
● 譯者簡介 ●
莊安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現職傳播媒體資深編譯。
譯有《曠野的玫瑰》、《感官之旅》、《愛之旅》、《纖細一線牽》、《大地怒吼》、《七種IQ》等。
海倫費雪,給妳我多一點想像力吧!!
【書籍評介】
文/王兆慶
書名:第一性
作者:海倫 費雪 Helen Fisher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先覺
本書非常適合兩種人閱讀。一,初入社會、遭逢職場性別 歧視的上班女郎。二,稍解女性主義論述、受過學院訓練 的人文科班學生。第一種人可從本書得到充沛的自信;第 二種人,則可在罵不絕口的過程中,面對「知識異端」的 衝撞,體驗驚愕、憤怒到近乎腦溢血的快感。這可是長期 浸淫於同類知識的人,難得擁有的矛盾經驗。 書名《第一性》夠囂張,擺明了要踢西蒙波娃《第二性》 的館。不過作者海倫費雪想兜售的知識主旨,只要兩個命 題就可以解決了。
第一、「企管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未來的企業必須富 彈性,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第一句之所以要加上引 號,乃因為海倫費雪使用該句至少十次以上,讓這本書看 起來像天下出版的企管類書,而非一名人類學者的著作。 第二、雌性激素和生兒育女所遺傳下來的本能,使女人天 生能全方位思考,而且富彈性、懂溝通、知雙贏。兩個命 題合而為一,答案還不呼之欲出?當然是女人將在未來攻 城掠地,「二十一世紀將是女人伸展的舞台」。
女vs.男、網路思考vs.線性思考、合作vs.競爭、多元vs. 權威、彈性vs.組織僵化……海倫費雪指出許多二元對立 的特質,屬於「女性」的那方的確是比較desirable。試 想,如果作者的推論正確,女人天生就愛好和平、喜歡親 密溝通;那麼,假如讓女人當元首,世界當然大同!想像 美國總統和俄國總統打電話聊八卦、法國總理送她們一人 一瓶香水、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請大家吃中國菜的畫面,豈 不甚好? 很遺憾,「姊妹情誼」這種早期女性主義的論述方式不流 行了。海倫費雪也無法謊稱,這個世界上沒有蔡秀女和顧 小春型的女人。
一面倒的闡揚女性特質之美善,已經太過片面。更糟的是 ,作者選擇以演化生物學、遺傳學作為論述武器:「由純 演化的角度來看……再沒有比子女生存對她的未來影響更 重大的事……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p.59),「女性的 傾向可能源自於數百萬年來的育嬰本能」(p.101) 作者大膽假設女人的本質由演化而來,但什麼是「演化」? 她帶著目的論的色彩,把「演化」這個字當口頭禪來用。 言必稱「數百萬年來」,彷彿不分地域,歷史上的女人總 是絞盡腦汁、代代傳承,為了養小孩發展出特定的「女性 特質」。然而,這是達爾文之前,拉馬克生物學的演化觀 點。達爾文本人的「演化」,反而是非累積性的。
其次,女性主義各門派爭論「母職」是非,不是
然而,這些都不夠讓人遺憾。本書最最叫人遺憾的是, 《第一性》並沒有與《第二性》對上話。西蒙波娃為什麼 放棄生物學式的兩性觀?因為她相信,無論生物性構造是 女人的資源或限制,女人都要想法子發展出自己的可能性 、自己的存在。這份努力、這份主體的掙扎、這份為己而 生的信念……才是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精神。但費雪絲毫 沒有碰觸到波娃的核心題旨。她彷彿也不曉得,本質論和 建構論之間的抗爭,在性別論述史上的意義何其重大。她 只是樂觀的宣傳著,「hey!雌激素讓妳比男人更棒!」 這當然令新科OL充滿自信。說不定,這還是作者本人的初 衷呢(寫一本有女性主義味道的管理學概論?)。但海倫 費雪的新世紀福音到底能說服多少人?看看亞馬遜書店的 讀者評論吧。即使有樣本偏差,或能窺知一二:
「Honestly, I felt this book was so poor that I was too embarrassed to put it on my bookshelf (A reader from Atlanta, GA).」
「This book is a blow to the good reputation of the Anthropology Department at Rutgers University, where she was apparently employed at the time of publication(Disgusted Reader from New Jersey).」